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時間:2023-07-30 20:19:45
2018年東決搶七戰之前,杰倫杰倫·布朗視死如歸:“詹姆斯很強,布朗但他不會殺人。也配”
“詹姆斯確實危險,拿億但我長大的美元社區更危險。我布某人見得多了。杰倫”
搶七戰后,布朗打滿48分鐘的也配33歲詹姆斯殺死了系列賽,靠墻坐在更衣室地板上氣喘如牛,拿億屠龍中年終成惡龍;而21歲的美元布朗確實還活著,他坐在板凳上單手托腮,杰倫擺出一副思索人生的布朗模樣。
這只是也配布朗在凱爾特人的第二年,作為一個年輕人,拿億他的美元未來還有很長,需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21歲生涯第二次東決敗北過后,22歲的布朗很快就將面臨第三個賽季被打回替補席的不適和低迷,數據和表現都在下降,他再一次坐在板凳上展開思索,就像過去這么多年他習慣做的那樣:作為一名運動員,他思考得有點多,可能有點太多了。
從他還是個孩子開始,布朗就立志搞清楚這世界上發生的一些事情。高中畢業之際,面對肯塔基、UCLA、堪薩斯、北卡和密歇根州大等籃球名校的招募,但當時美國發生了一些事情,包括一名被警察勒住脖頸的黑人高呼“我不能呼吸?!?020年布朗在TED演講中表示 ,這些事情讓自己下定了決心:咱這輩子不能只是把籃球打好就行。
而這樣的想法并非從天而降,布朗的重量級拳王生父可能給了他一副從事體育的好身體,但一手將他拉扯長大的母親可能才給了他這副靈魂。布朗母親有兩個學位,現在波士頓劍橋學院當市場傳播學客座教授,布朗家族中多的是從事教育、醫生和律師工作的親友,事實上布朗已經是他們家第四代上大學的人——但他仍然是一個黑人,母親告訴他:“你上大學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如何幫助那些沒有辦法走到那里的人發聲?!?/p>
所以出身中產階級的布朗選擇大學的理由并不取決于籃球獎學金,也不受出場時間承諾影響,他自費去了6家大學參觀,最終決定加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籃球名校,而是美國排名第1的公立大學。布朗說自己選這個學校,就是要進行智力上的挑戰。有老校友不信這個,見面就問布朗最近在讀什么書,布朗回答是《埃及亡靈書》,基本上等于一個高中生告訴你他正在研讀《虞夏書》。
而且看起來布朗“挑戰智力”的說辭看起來也不是在裝逼,剛上大學他就托了“微笑刺客”伊賽亞·托馬斯的關系進入了一個叫做“體育教育文化研究”的研究生課程,成為了該課程最年輕的旁聽生,也順便成為了課堂上最高大的人。
該課程的教授德里克-范-雷南后來也成為了布朗的顧問,而在布朗的顧問圈子里,還包括另外2位文化學教授、2位打過NBA的加州大學校友、1位風投大佬等人士。布朗在加州大學一年,基本上就是在文化圈里廝混,1加州另類搖滾數鴉樂隊主唱亞當·杜立茨說自己當時遇到18歲的布朗,就想這么個人去打NBA多少有點浪費了,“他應該直接去參議院?!?/p>
但杜立茨又說自己一想到前參議員比爾·布拉德利也曾經是一名NBA球星,“那倒也可以兼顧?!?/p>
但在真正實現兼顧之前,年輕的布朗仍會遭受一些質疑,其中最吊詭的一層質疑可能恰恰來自于布朗“太聰明了”“太愛思考了”。還在加州大學的時候,他的教練有一天發現布朗顯得精疲力竭,而且不是那種身體上過度操勞的樣子,一打聽才知道,布朗正在消化白天課堂上學到的哲學思辨問題,而且顯著地出現了消化不良的跡象。
而在選秀前,也有NBA球隊高管對此表示擔憂:球隊需要球員有腦子,但不想他們太有腦子,教練們更喜歡聽話的球員,而不是問題寶寶。
事實是這些“布朗太聰明可能不太適合NBA”或“布朗在民權、哲學、美學、音樂、國際象棋、鋼琴和43歲老女人身上涉獵太廣可能會影響他在球場上的注意力”之類的擔憂并未影響到布朗的選秀前景,籃球天賦決定了綠凱會在第三順位將他帶回波士頓,然后這個聰明過頭的孩子才全面展示他所能展示的一切。
他跑到大學里給大學生們做演講,他說自己經常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自己是知識分子還是運動員?!?/p>
布朗說自己非常討厭這種二極管思維,“為什么我必須只能是其中一種身份呢?為什么我不能是兩者兼得呢?”
很顯然,我們都看到了兩者兼得的布朗,22歲就成為球員工會最年輕的執行副主席是有理由的。他廣泛參與社會活動,連夜驅車15個小時去參加家鄉佐治亞州的和平抗議活動只是稀疏;他頻繁發表個人政見,抓住美國總統特朗普一頓爆噴也是平常;基本上,在“喬治-弗洛伊德事件”期間,他是NBA圈子里最振聾發聵的聲音。
以至于一旦有任何民權問題,記者都會跑過來問布朗,以至于到了現在,有記者和布朗聊這些問題的時候甚至會加上一句:“這事兒出了,我要是不采訪一下您的意見是說不過去的?!边@是把布朗當成NBA意見領袖看待了。
甚至在去年歐文反猶事件期間,布朗也是最先站出來為歐文聲張“言論自由”的那批人,而我們都知道歐文還在綠凱的時候曾經抨擊過球隊年輕人不懂奪冠需要付出什么,而布朗則直接回應說:“這不是年紀的問題,我們需要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指責?!?/p>
而關于體育本身,布朗也有自己的洞見,他說體育是一種“控制機制”,“如果沒有體育運動,人們會對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感到更加失望。人們會對貧窮和饑餓的不公感到更多的憤怒和壓力。運動是一種將我們的能量引導到積極事物上的方式。如果沒有運動,誰知道一半的孩子會在做什么?”
這種跳出三界外俯瞰人世間的思維模式有時候也會影響到布朗在籃球場上的思維,凡是多想兩步多半沒錯,但有時候你想得太多就有點問題了。布朗剛入行的時候,打球有些毛躁,隊內老將就從旁提醒他:“慢下來,慢下來!”
結果斯瑪特發現布朗還是我行我素,就覺得這人是不是有點太自私,于是問他:“大家都叫你慢一點慢一點你沒聽見嗎?”
布朗說:“我聽見了啊?!?/p>
斯瑪特說:“那你怎么不慢一點呢?”
布朗微微一笑:“我聽見你們都在喊慢一點,但我想對手也聽見了,那么對手就會慢一點,這時候我反而再快一點,他不就防不住了么?”
也許吧,布朗在籃球之外的思維奔逸可能并不能平替到籃球世界。在籃球世界走一步看兩步很可能就會變成一聲哨響的走步,敢為人先的思維模式也可能變成炸金花的賭徒思維,2023年東決中面對熱火時布朗拙劣的表現就是鐵證。什么樣的球隊第二人會在一個系列賽中獻出3.4助攻3.6失誤的表現,又是什么樣的球隊第二出手選擇會在一個系列賽中以16.3%的命中率孜孜不倦地在三分線外場均出手6.1次。
帶著這樣的疑問,人們看到綠凱在2023年夏天給了布朗一份5年3.04億的大合同,而回歸到這樣的疑問中,我們開始追溯布朗那些和籃球有關的歷史。
布朗打了7年球,進過2次全明星,進過1次最佳陣容二陣,他有2023年對陣熱火如此糟糕的系列賽,但他也有過一些諸如2022年總決賽的高光系列賽,更重要的是,他確實是過去7年綠凱5進東決1進總決成績中最重要組成部分,另一個人當然就是塔圖姆。
事情本不是如此理所應當,畢竟在雙子職業生涯的開端,綠凱在2017年連續引入25歲的歐文和27歲的海沃德時,命運可能也沒想到自己的齒輪會他媽的這樣轉動。
如果歐文和海沃德一切正常,甚至只要2017年第一場比賽的前5分鐘一切正常,未來7年的綠凱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布朗還會不會拿到這樣一份合同,都是問題。
甚至到了綠凱版本歐文+海沃德的第二年,布朗在板凳上苦思冥想的那些日子里,我們仍然不清楚事情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貓史公有紀云:
“當是時也,群氓常念者,麥迪科比,得一可安天下。文宗四年,布朗師麥迪而獺兔師科比,安吉撫掌笑曰:此天賜二子于我。
越夏入冬,布朗式微,獺兔困頓,安吉黯然銷魂,問之于文斯。文斯默,攜安吉于野,遙指一丘問安吉識得否,答曰不識。
文斯嗟然,曰:此地郁郁,名之五丈;此坡巍巍,名之落鳳。吾有蠟燭,君有皮鞭,可為七星大法,如七日不滅,可延綠凱一季也。
安吉聞之大喜,便教貝恩斯搭設大帳,與文斯入內做法。兩人法門菊開之際,突聞一人高呼“地球是平的”撩賬便入……”
俱往矣。七年過后,歐文海公早已人海浮沉褪去綠色。而如今綠凱已經拋棄斯瑪特,即將失去霍福德,遙望市場之上,他們實際上已經別無選擇。
從綠凱的角度來看,他們只是做出一個普通選擇,他們給了一名滿足條件的老將一份最大頂薪合同,而明年他們將給塔圖姆更大的合同,這樣的選擇之所以并不奇怪。費城早就給我們打了樣,他們給了大帝頂薪,球隊第二人本西則領了另一份;掘金甚至走得更遠,本西好歹也是全明星和最佳防守陣容,掘金給約基奇超級頂薪不必遲疑,他們甚至還給了幾乎什么榮譽都沒有的穆雷另一份指定新秀頂薪,甚至他們還給了當時更啥也不是傷病隱患更重的小波特第三份稍小一點的頂薪。
2019年費舍爾就說過快船萊昂納德和喬治組合是成年人版本的塔圖姆和布朗。
有多成人我們不是很清楚,但如果你真的認為26歲的萊昂納德和27歲的喬治就在你的隊伍中,你準備掏出怎樣的合同呢?
你不會在這方面有所猶豫的。而另一方面,我們也都知道球員工會副主席絕對不會選擇減薪。所以雙方一拍即合,無論這個數字有多大,球隊只是按工資帽的比例和章程規定的漲薪比例來發工資,2023年的工資帽及布朗的二陣決定了他可以得到這么多,而不是說他比歷史上那些沒有拿到這么多錢的人更有價值。
當然了,布朗很早以前就說過自己要做更有價值的人,而非一個只關心自己收入有幾個0的運動員,但當他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以3開頭,以8個0收尾的合同之擁有者后,事情就顯得有些微妙,但無所謂,他拿到了,而且我們可以肯定一件事情:他不會為此感到興奮異常。
更重要的是,布朗不會閉嘴。因為他早就說過,那種“運動員你掙了大錢就應該向美國致敬而不是批評它”的說法是扯淡。至于他到底會怎么做,我猜他還是會像他媽教育過的那樣去做,去為那些沒有辦法上大學,沒有辦法找到關系旁聽講座,沒有辦法進NBA,沒有辦法掙到3個億的人發出自己的聲音。
至于發聲的目的,布朗引用過《教育學的壓迫》中的觀點:為了使斗爭更有意義,被壓迫者不應該只關注于重獲他們的權利,而他們反過來也會成為壓迫者,同時他們還需要注意修復全部這兩個階級的人性。這就是被壓迫者的偉大的人文歷史責任:解放自己,并且解放自己的壓迫者。
這段話對微博盛行的田園女拳應該有很大的警醒作用,可惜這只是句由鍋爐工轉述的打籃球的黑鬼引用的話,并不值錢,至少不值3個億。
至于有人說布朗不配,配與不配是我們說得的嗎?布朗早就為我們揭露了美國現在的階級固化之嚴重:有些人必須贏,有些人必須輸。有些人注定成為下一個立法者和政治精英,有些人注定進監獄或在麥當勞打工。這就是美國的運作方式。這是一臺機器,上面需要人,下面也需要人。
而在美國,“上面的人”和“下面的人”溝通的方式,往往就像職業體育里大多數運動員選擇的那樣,只要“上面的人”掏出一張協議,“下面的人”簽下名字,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后你就好閉嘴了。
而且不止于金錢,這種簽字畫押方得所愛的事情還可應用在很多地方。契約社會了,一個人想要得到自己的摯愛,不簽份協議怎么說得過去呢?萬事皆可生意,處處都是利益,哪里又容得下什么歡樂悲傷憎惡與愛的人性表達呢?只是一張協議而已,只是一次簽字行為,無論結果是3億還是別的什么,都是公平公正又公開,談何配與不配。至于作為旁觀者的另外一些“下面的人”,多半只能緘默不語、捻土焚香、肘行膝步、整齊劃一地高呼一聲:配!
也就罷了。然后你來聽,這聲音嗡嗡作響又似竊竊私語,在無邊的夜里很快便消散不見,仿佛從未發生過一樣,而我們又轉身重新投入那習以為常之中。布朗曾經講過一則著名的寓言故事,大體上就是來描述這種一旦習慣了也就永遠失去了的感覺:
有兩條小魚一起游來游去,碰巧遇到一條老魚,老魚朝他們點點頭說:“早上好,孩子們。水怎么樣?”兩條小魚繼續游了一會兒,最后其中一條看著另一條問道:“水到底是什么?”